欢迎来到大连旅顺龙凤山墓园官方网站!

咨询电话

0411-86398994

关于殡葬改革方向问题,值得深思!

关于殡葬改革方向问题,值得深思!

* 来源: * 作者: admin * 发表时间: 2019-05-31 13:20:00 * 浏览: 251

我国是礼仪之邦,我们历来以此为荣。在殡葬上我国有着十分繁琐的礼仪规制,在孔老夫子之前我国就有了十分规范的殡葬礼仪,历朝历代统者者制订了不同的殡葬等级,并建立了“孝”的学说和思想体系。值得注意的是,为了维持这种等级制,各种殡葬等级规制上升为国家意志,很多是以国家法的形式出现的,以国家强制力保障殡葬规制等级得到贯彻执行,违反了等级制度就是大逆不道或不孝,要受到惩罚。


  历史上虽然多次进行过殡葬改革,但都没有触动殡葬中的等级制度。真正带头对殡葬实行实质性改革的是毛泽东同志,他对“殡葬改革”贡献在于:

  一、打破了封建的殡葬传统、破除了等级制,倡导了现代殡葬中的“人本思想”;

  二、改变了延续几千年的殡葬方法,以开追悼会这种简朴的形式处理丧事,革除了丧事中的“大出殡”等奢侈办丧事的形式,追悼形式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为我国办丧事的主要形式。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说“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又说“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这些理论和实践都从根本上动摇了延缓几千年的封建殡葬传统,也应当成为现代殡葬理论的基础。

  三、在解放后,是毛泽东同志带头提倡火化遗体,推动了处理遗体形式的革命,火化遗体不仅彻底改变了人们的观念,改革了旧有习俗,还节约了大量的资源,未来的发展方向应当是更上一层楼,向不保留骨灰、消灭墓地的方向发展,现代科技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更好、更方便追思亲人的方式,如借助互联网和现代光电技术,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追悼我们的亲人,并且可以将亲人的音容笑貌永远记录下来,真正做到永垂不朽。

  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我们的确在殡改领域取得重大胜利,但是部分传统的殡葬礼仪仍然存在于一些农村地区,因此我们必须要坚持毛泽东同志的“殡葬改革”思想。

  这几年,随着人们的思想解放,我们也遇到了殡葬仪式的复古情况,甚至也有殡葬界人士在整理、挖掘古代的丧葬礼仪,想运用于现代殡葬服务。我国正处在建立平等、公正、民主、和谐的社会形态进程中,产生封建等级式殡葬规范的土壤正在被清除,现在殡葬服务中出现的“部级葬礼、局级葬礼”等实在是殡葬业中对现代社会潮流的反动,所以殡葬服务业在“古为今用”时,要注意区分精华与糟粕,否则殡葬服务中的封建内容极易成为被攻击的对象,并影响殡葬业的现代化发展方向。

  现代殡葬与建立在封建等级基础上殡葬礼仪最大的区别在于现代殡葬的人性化,这种人性化不因逝者的所担任过的公共职务的高低而在殡葬服务中享有特殊对待,也即党和政府要努力消除殡葬的泛政治化,殡葬改革中,官员要带头,电视等新闻媒体中频频出现的领导人出度的追悼会镜头正在强化殡葬中的等级意识,党和政府要实施有利于殡葬现代化的举措;媒体和社会要对殡葬服务业中封建迷信的成份进行监督,殡葬从业者要开拓现代殡葬服务领域,发展以反映亲情为主要内容的殡葬礼仪形式,使殡葬活动回归于私人化,这也是殡葬业走向市场化的基础和前提。人生的丰富多彩,使殡葬礼仪内容多姿多彩,也只有这样,殡葬服务才能更加人性化,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忠诚、信义,历来被中国人作为做人的根本,背信弃义令人不齿。殡葬中的“忠”,应当是“忠人之事”,遵从先人的意志和愿望,即忠于死者之遗愿(在不违反法律和社会道德的情况下)。与通常所说的忠于上级、忠于事业、忠于君主不属于同一范畴,后者的忠,在历史更多的表现为“愚忠”,所以被现代意识所抨击,现代意识强调的自我意识的觉醒,是平等意识,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关系之间注重的是权利和义务的对等。由于在殡葬活动,死者是无法再表达自己的意志了,处于非常弱势的地位,其权利的保障在对活着的人对死者生前愿意的尊重,也即是“尊其愿、忠其事”。

  至于说到孝,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二十四孝的故事了,许多殡葬单位将其立在单位里,并以孝为殡葬服务的精髓。我以为那些雕像实在是放错了地方了,应当将其树立在我们生活的小区,休闲的场所更合适,因为“24孝”中提倡对活着的长辈的侍奉(即尽孝),将其放置在我们生活的地方,可以时刻提醒我们要尊敬长辈,在他们年老的时候,子女们要感恩,要回报对自己的养育之情,虽说“24孝”曾被当成封建糟粕被大力批判过,但其积极意义对现代社会仍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在我国步入老年社会的今年,更应当加大提倡敬老爱老的“孝”道。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孝”文化是一种“感恩”文化,强调的是在侍奉长辈,而殡葬服务提倡的“人性化服务”,重点应当是为丧家服务,通过“人性化的殡葬服务”减轻丧家的悲伤和精神上的痛苦,尽快使丧家从失去亲人的悲伤中解脱出来,回归到正常的生活状态。所以,殡葬活动中环境、物品布置和追悼气氛的营造都要注意到如何减轻丧家悲伤心理这一因素,墓地应当营造优美的环境,为丧家提供充满人性化祭扫氛围,供人们凭吊逝,思索人生,净化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