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8月1日电 (罗琨)上交所官网信息显示,财通证券计划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不超过50亿元短期公司债券。主承销商和簿记管理人、债券受托管理人为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7月31日爱策略,该项目状态更新为“已受理”。
募集说明书显示,本次债券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30亿元拟用于偿还公司到期债务,剩余募集资金用于补充公司日常生产经营所需营运资金,支持公司业务发展。财通证券同时承诺,募集资金中用于融资融券、股票质押、衍生品等资本消耗型业务的部分不超过10%。
根据中诚信国际出具的评级报告,财通证券的发行人主体信用评级为AAA,本次债券的信用级别为A-1。
财通证券官网资料显示,该公司是一家总部在浙江杭州的特色型综合型证券控股集团。公司前身为创立于1993年的浙江财政证券公司,2017年10月在上交所挂牌上市,为浙江唯一省直属券商。截至2025年3月底,公司合并报表总资产1389.2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资产约366.27亿元。
根据《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爱策略,证券公司分为A(AAA、AA、A)、B(BBB、BB、B)、C(CCC、CC、C)、D、E等5大类11个级别,A、B、C三大类中各级别公司均为正常经营公司。财通证券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分类评价结果均为A类A级。财通证券称,公司未来仍可能面临分类评价结果变动的风险,并将可能对公司在业务开展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
募集说明书提到,截至2025年3月末,发行人有息债务余额为689.98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有息债务金额为480.97亿元,占比为69.71%。虽然发行人作为证券公司,负债期限结构与行业水平较为一致,但若未来经济形势走弱或出现行业相关突发事件,较大的短期负债偿债压力可能会对发行人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发行人面临短期有息负债占比较大的风险。
在募集说明书中,财通证券详细拆解了480.97亿元短期有息债务的构成:一年内到期的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270.90亿元,占比56.32%。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主要为债券质押式正回购业务产生,债券质押式正回购业务操作灵活简便,主要根据自营业务及流动性需要滚动发生。发行人可以根据资金需求情况、流动性管理需求和证券市场情况灵活调整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规模,是证券公司自身开展业务产生的正常情况,符合证券行业特征。
此外,一年内到期的应付债券111.14亿元,占比23.11%,该部分负债主要为公司发行的各期债券;一年内到期的应付短期融资款81.42亿元,占比16.93%,主要为公司发行的期限小于1年的短期融资券、收益凭证等,该部分负债公司可以通过续发等手段进行融资还款。
募集说明书显示,本次债券发行前,公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为20.36亿元(2022年、2023年和2024年经审计的合并报表口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平均值)爱策略,预计不少于本次债券一年利息的1倍。
在与发行人相关的其他风险中,财通证券提到,该公司参股的财通基金下属子公司上海财通资产自2015年7月与上海阜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阜兴集团)及其关联方发生业务往来。受阜兴集团事件影响,部分产品到期无法兑付。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阜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以金融业为主的企业。自2014年起,该公司通过虚构投资项目非法集资565亿余元,未兑付本金218亿余元,并于2021年因集资诈骗、操纵证券市场罪被判处罚金21亿元,主要负责人被判处无期徒刑至有期徒刑。
财通证券称,上海财通资产于2018年因阜兴事件计提了减值准备1.26亿元和预计负债1.2亿元。上海财通资产是有限责任公司,属于独立的法人实体,其股东以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上海财通资产在考虑未来期间经营所需费用的基础上已充分计提预计负债1.2亿元。根据持股比例,财通证券2018年度净利润相应减少0.79亿元。截至募集说明书签署日,不存在上海财通资产发行且存续的阜兴系资管产品委托人起诉发行人的情况。对存续的上海财通资产发行的阜兴系资产管理计划,财通证券未提供咨询、销售等服务,无需因此承担赔偿责任,未计提相关预计负债。
募集说明书也指出,对于上海财通资产发行且存续的阜兴系资管产品无法兑付事件,上海财通资产系财通证券参股40%的财通基金的下属子公司,公司并未将财通基金、上海财通资产纳入合并报表,公司及其现任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均不存在参与发行、销售前述资管产品的情形。根据上海证监局对上海财通资产、财通基金下发的责令改正文件,上海证监局仅对上海财通资产、财通基金采取了监管措施,并不涉及公司及其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在阜兴事件爆发后,公司积极配合做好相关风险处置工作。
财通证券称,截至募集说明书签署日,公司及其现任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不存在被立案调查、刑事侦查、行政处罚或公开谴责的情况。但由于目前阜兴事件等风险事件尚在处置过程中,公司及其现任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不排除后续被监管机构采取立案调查、刑事侦查、行政处罚或公开谴责的风险。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罗琨:luokun@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常涛 李中元爱策略